有一個問題讓我感興趣很多年了:我們既不得脫身,那麼,我們如何能從當下的狀況入手,仍培養出無條件的自我接納,而不生內疚和憂鬱?我發現一個最有用的方法就是慈悲安住(compassionate abiding)的修行,這是將溫暖帶到不想要的感受上,是直接擁抱我們的經驗,而不推拒。所以下一次你發現自己又上鉤了,不妨用這種方法實驗一下。
一碰觸上鉤的感受,你就吸氣,完全放任這種感受,並且對它敞開心門。既深長又放鬆地吸氣──或者用任何可幫助你放任感受、也不推拒的其他方式。然後再呼氣,放鬆,給感受一個空間,仍和衝動和緊張的感受同在,譬如說貪愛或侵犯。呼氣並不是把不安的感受送走,而是透透氣,放鬆周圍的緊繃,覺知不自在發生的空間。這個修行幫助我們培育慈心,因為我們願意去碰觸自己並不感驕傲的那一部分。我們碰觸自己覺得不該有的感受──失敗的感受、羞慚的感受、殺氣騰騰的怒氣;還有一切政治不正確的感覺,像是種族偏見、輕視比我們醜或劣等的人、性上癮和恐懼症。
我們用吸氣和開放,碰觸自己一切的感受,超越喜歡或不喜歡,然後我們呼氣並放鬆。這樣持續一段時間,或者想持續多長就多長,和呼吸同步。這個過程有貼近的特質,吸氣和貼近幾乎相同。我們碰觸感受,如果有幫助的話,去感受身體裡的覺受,同時我們吸入這身體覺受。
修行過程中,我們將堅硬的、慣性反應、排拒的能量,質變成基本的溫暖和開放。聽起來很不可思議,但其實非常簡單而且直接。我們只需要吸氣並感受一切生起的現象,再呼氣,繼續感受一切現象。這是一個處理負面情緒的方法,藉此體察到負面能量在本質上並不是問題。我們只會在無法與強大能量同在而失控時,才有迷妄。和自己的能量一同活在當下,能量便可繼續流動,這是終極的不侵犯,終極的慈心。

(本文作者/佩瑪.丘卓)
(摘自/不被情緒綁架: 擺脫你的慣性與恐懼/心靈工坊出版)